首页 > 知识交流 > 法令新知 > 营业人持虚伪不实之进项凭证扣抵销项税额,小心惹祸上身
主 题 | 营业人持虚伪不实之进项凭证扣抵销项税额,小心惹祸上身 |
详细内容 | 财政部台北市国税局表示,营业人持非实际交易对象开立之进项凭证扣抵销项税额,经稽徵机关查获,应补税并处罚;如营业人系与非实际交易对象通谋而为虚伪交易,尚有触犯刑事责任之虞。 该局说明,进项税额,系指营业人购买货物或劳务时,依规定支付之营业税额。另营业人购进之货物或劳务未依规定取得并保存载有营业税额之统一发票或经财政部核定载有营业税额之凭证者,不得扣抵销项税额,纳税义务人虚报进项税额者,除追缴税款外,按所漏税额处五倍以下罚锾,并得停止其营业。又纳税义务人以诈术或其他不正当方法逃漏税捐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新台币6万元下罚金。因此,营业人如以不实进项税额凭证申报扣抵销项税额,违反前揭加值型及非加值型营业税法(以下称营业税法)、税捐稽徵法规定,除应依营业税法第51条第5款规定补税处罚外,倘涉及虚伪凭证之制作,另构成以诈术或其他不正当方法逃漏税捐,依财政部95年2月6日台财税字第09504508090号函发布「税捐稽徵法第41条所定纳税义务人逃漏税行为移送侦办注意事项」规定,移送侦办负责人刑责。 该局指出,尔来查获营业人甲因有资金需求,竟与营业人乙通谋虚伪意思表示,制作虚伪不实之交易合约,并由乙虚开统一发票计1亿余元,甲再持以向金融机构申请开立信用状,待金融机构付款与非实际销货人乙,乙再将资金交付与信用状申请人甲;嗣后,甲为乙支付该等虚伪交易衍生之税捐,并持乙开立之进项凭证申报扣抵销项税额。案经该局查获,对营业人甲补税9佰余万元,并处罚锾3仟余万元,另营业人甲之负责人因涉及与他人通谋制作虚伪交易资料,触犯税捐稽徵法第41条规定部分,并经该局移送地方法院检察署侦办刑责。 该局呼吁,营业人切莫为了向金融机构贷款而制作虚伪交易流程,否则不仅将遭稽徵机关补税处罚,负责人另有触犯刑事责任之风险。 (联络人:审查三科陈股长;电话23113711分机1770) |
![]() |